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复观认为,史学的价值必须对现实人生和民族文化有所鉴戒。他以心性史观为基础,显扬史家主体意识,认为治史的态度比方法重要。徐复观治史渊源脉络的形成有四方面的因素,对时代学风的反省批评,对熊十力思想的继承与拓展,关注日本汉学界的研究动向及汲取西方史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哲学无定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家明确提出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其实质是立足于现代哲学对哲学本性所做的一种探讨。这个问题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被鲜明地提出并得到热烈地讨论,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环绕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相激互融的结果。严复、王国维、张君劢、丁文江、熊十力、贺麟在20世纪上半叶对这个问题予以了逐渐深入的探讨。陈修斋于1988年发表的《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一文,从元哲学的高度,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予以了新的阐释,使这一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鲜明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扬雄的因革论强调客观、真实、自然和时代现实性,坚持儒学正宗地位,以儒融通道、墨诸家,在丰富发展儒学思想中为王充、葛洪、刘勰等文论家之因革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西汉末,诙谐辞赋在扬雄的手里发生了质的变化.扬雄之前,东方朔、枚皋乃至王褒等的诙谐赋基本上是仅供解颐的作品,而扬雄却用它表现士人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扬雄对诙谐辞赋的贡献不只是对更为新颖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尤其重要的是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丁四新 《文史哲》2006,50(5):43-54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郭清香 《齐鲁学刊》2003,(1):96-101
传统儒家的道德主体有静止、保守的趋势 ,熊十力哲学的目的之一 ,在于为传统纠偏 ,树立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他用“翕”、“辟”两个概念构造起恒动不已的宇宙本体 ,并强调了辟对于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他又论证了生相对于灭的优先性。他打通了本体界、现象界和道德界 ,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和创新性确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创新性从道德个体的修养方向、方式及其与社会既有伦理规范间的关系两个向度塑造着人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对东汉扬雄所著<方言>等中国古代语言学文献的研究表明,南楚方言与吴越方言(尤其是其中的吴次方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得到历史典籍和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对于科学地认识南楚与吴越两地方言的历史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的立志说乃是一种阐释态度论,属于其修养工夫论的一部分,始于1924年,成熟于1949年。阐释态度来自于修养工夫,立志是修养工夫的入手处。熊十力强调必先立志而后可以读经,其实就是主张修养工夫与阐释态度先于阐释方法。以超越心理学意义的"本心"为基础来构建修养工夫论与阐释态度论,正是中国阐释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一项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本文对扬雄专著及单篇文章的存、残、佚及其文集的整理情况作了简单的考述。  相似文献   
10.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从他所创办的湖南瓷业公司的实业活动中 ,研究他独特的伦理思想和个人特点 ,将有助于人们对他进行更全面、恰当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